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网站 - 一个17年老程序员的技术沉淀

This article isn’t available in English yet. Here’s the 简体中文 version for now.

看到有人问大家的个人网站都是什么样的,想起来我这个站也运行一段时间了,拿出来晒晒。

关于我

老法海,2008年开始写代码,现在主要做物流运营和企业信息化。从纯开发到现在负责运营、法务、IT,17年过去了,写代码的习惯一直没断。目前在一家干线物流公司,技术和业务两手抓。

网站地址

https://laofahai.cool

网站首页

网站设计与实现

技术选型:Astro + Tailwind + TypeScript
选择 Astro 主要考虑:

  • 静态生成,加载速度快,SEO 友好
  • 组件化开发,维护方便
  • 支持 MDX,写技术文章很舒服

功能特性

  • 完整的中英文国际化支持,网站和内容都做了全面 i18n
  • 响应式设计,手机电脑都能看
  • 评论系统、RSS 订阅、全文搜索
  • 代码高亮、数学公式、流程图支持

部署方案

  • GitHub 托管源码,自动构建
  • 部署在 Vercel 上,全球 CDN 加速
  • 国内访问速度很快

LinchKit:真正的 AI-First 企业开发框架

这是我最近在重点开发的项目,值得单独说说。

LinchKit 不只是又一个开发框架,它是我对 AI 时代企业系统架构的深度思考。从十几个实际项目中提炼出来,专门为 AI 能力集成而设计。

说实话,这个项目完全是通过 vibe coding 完成的 - 我用自然语言描述想要什么功能,AI 直接生成代码,我基本不看具体实现就直接使用。这就是 Andrej Karpathy 说的”fully giving in to the vibes, embracing exponentials, and forgetting that the code even exists”的开发方式。

核心特性

  • Schema-First:所有业务实体以 schema 为核心定义,AI 可以理解和操作
  • 类型安全:基于 Zod + TypeScript,前后端完全类型同步
  • 插件化架构:工作流、权限、报表、AI 能力都是插件,可拆可合
  • AI-Ready:内建向量检索、上下文缓存、结构化知识管理

为什么要做这个: 传统企业系统都在”重复造轮子” - 每个项目都要重新实现权限、工作流、报表。而 AI 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构建真正理解业务的系统助手。但前提是,架构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LinchKit 就是这样一个面向 AI 时代的底层平台。它让你可以用自然语言配置业务规则,让 AI 理解你的数据结构,让系统具备自我解释的能力。

GitHub: https://github.com/laofahai/linch-kit

如果你也在思考企业系统的 AI 化转型,这个项目值得关注。更欢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与建设 - 这不只是代码贡献,更是对未来企业软件形态的探索。

其他内容

技术实践文章

不写教程,只记录工作中真正踩过的坑:

《我的 Hyprland 生产力桌面配置》
从零构建的 Linux 桌面环境,解决中文输入法等痛点,用了大半年,确实提升效率。

Hyprland 桌面环境

博客文章页面

跨领域内容

因为工作需要,技术之外也会写:

《三方物流下游合作尽调》 - 物流企业风控实践,合同审查、资质核查等法务角度的操作指南

《绩效、激励、员工关怀设计思考》 - 管理实践中的思考,制度设计背后的人性逻辑

技术特点

实用导向 - 所有内容都来自实际项目,能直接用 源码开放 - 提到的项目基本都开源,可以直接参考 持续更新 - 不定期分享新的实践和思考

其他开源项目

除了 LinchKit,还有几个小项目:

Hyprland Elite Desktop - Linux 桌面配置方案,一键部署脚本

CertShip - SSL 证书自动化工具,支持阿里云 OSS 等平台

Baymax - AI 前时代的产物,给孩子做的树莓派机器人

项目展示页面

AI 在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的开发过程中,AI 编程助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码生成和调试 - 很多脚本和工具类代码都是我提需求,AI 写实现,然后我来调试和优化。这种协作模式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

技术方案讨论 - 遇到技术难点时,会和 AI 讨论不同的实现方案,它能提供很多我没想到的角度。

文档和注释 - 英文文档的写作,AI 帮了很大忙,既提升了效率也改善了表达。

不过核心的架构设计、业务逻辑、实际调试还是要靠人。AI 更像是一个很强的编程助手,能处理很多重复性工作,让我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

AI 带来的问题: 但也要承认,过度依赖 AI 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有时候会忽略基础知识的积累,遇到 AI 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会显得手忙脚乱。还有就是代码风格容易变得”AI 味”很重,需要刻意去调整。

关于这篇文章: 坦白说,这篇介绍文章也是我和 AI 协作完成的。我提供思路和素材,AI 帮忙组织语言和结构。虽然效率很高,但确实少了一些个人的语言风格。这可能是未来需要平衡的地方。

为什么要做

  1. 记录实践 - 工作中的技术方案,写下来给同行参考
  2. 开源分享 - 把有用的代码开源,让更多人受益
  3. 学习英语 - 很多内容写英文版本,多练习
  4. 个人品牌 - 技术人有个靠谱的个人站点还是有必要的

个人网站就是自己的技术名片,不一定要多炫酷,有用就行。我这个站算不上精美,但内容都是干货,欢迎来看看。

如果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欢迎来逛逛。特别是 LinchKit 项目,如果你也在思考企业系统的 AI 化转型,非常欢迎一起探讨和贡献!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