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绩效、激励、员工关怀等方面的思考

This article isn’t available in English yet. Here’s the 简体中文 version for now.

制度最危险的异化,是管理者懒惰的遮羞布 —— 用流程代替判断,用表格替代对话,用福利购买忠诚

最近在设计公司内部股东体系时,梳理了前期绩效、激励、员工关怀等相关制度,发现一个值得警惕的倾向:

我们可能要陷入“为了制度而设计制度,为了体系而设计体系”的陷阱——股权激励为了证明公司在做激励,绩效考核为了体现管理规范性,员工关怀为了展示企业文化… 但制度体系设计的本质,从来不该是“完成动作”,而是“解决问题”。

当设计动作脱离核心目标,就会出现问题,此刻更需要回归原点追问:

我们究竟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 被错置责任主体的制度困境

制度模块表象动作本质问题错置主体失败症状
绩效管理填表格/打分数建立贡献值共识系统综合或运营设计指标,业务经理只负责打分评价标准模糊,考核流于形式,员工积极性受损
员工关怀发福利/搞活动解决安全感与归属感缺口采购标准化福利包关怀形式单一,员工参与度低,员工满意度下降
激励体系罚款/给奖金塑造可持续行为驱动力老板主导的分蛋糕游戏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员工积极性不高,员工流失率增加
企业文化制定价值观/口号构建组织认同感与凝聚力综合管理部设计的墙贴和表语企业文化流于表面,员工认同感不足,凝聚力欠缺

核心诊断:当这些制度、模块被看作“HR的范畴”(或者综合管理部,或者运营管理部,what ever),管理者便获得了双重豁免权:

  • 不必思考员工行为的驱动力
  • 不必承担团队健康度责任
  • 不必关心人才梯队的建设
  • 不…

二、绩效&激励:管理者如何逃避了真正的责任

2.1 权责失衡 让项目组“戴镣铐跳舞”


权责失衡的常见表现:

  • 项目有责无权 → 为预算外调车担责
  • 总部有权无责 → 未提供风控工具和决策支持
  • 权责比例失调 → 降职扣薪 vs 系统性缺陷无问责
事件总部责任缺失项目组代价
某目的区域亏损发运未提供偏远地区运力池项目主管被罚500元
回单延误造成结算延期未建立回单及时跟踪机制项目主管被罚1000元
业务章丢失 不诚信触碰红线机制未制定印章管理SOP责任人连扣3个月绩效
公平系数=项目组可控因素通报事项总数×100%\text{公平系数} = \frac{\text{项目组可控因素}}{\text{通报事项总数}} \times 100\%

而公司现状预估公平系数当前值 ≈ 30%(70%事项受制于总部系统/资源支持不足、客观情况等外部原因)

2.2 激励畸形:用望远镜给支持,用显微镜找问题

2.3 系统缺陷

2.4 文化毒瘤 - 恐惧驱动型管理

文化基因的突变: 员工只记住 “创新可能获奖,但犯错必然重罚” → 导致行为模式的变化

三、救赎路径

四、结语

当通报中出现:因总部系统缺陷/制度问题/管理不当导致…的问责条款时


未完待续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mments